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人物访谈/车市视频 > 陈清泰:跨界融合、协同合作是当下汽车革命成败的关键

陈清泰:跨界融合、协同合作是当下汽车革命成败的关键

2020-12-10 16:34:40  新闻来源:中原车市  编辑:管理员 

10月29日-30日,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 2020)在浙江德清举行。大会现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发表了主题为“未来汽车与未来交通、未来城市协同发展”的演讲。

在陈清泰看来,当下我们正在经历一百多年来汽车产业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其深刻的程度可以称之为汽车革命。支撑汽车革命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倒逼汽车革命的是拯救地球、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汽车革命的目标,则是要实现绿色出行、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减少交通伤亡、改变出行体验。

他表示,电动化只是这次变革的1.0版本,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还有赖于网联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务的创新,使电动汽车与新能源革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实现融合与对接。未来的电动汽车不仅是存储和消纳绿色能源的基本单位,还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更是将新一代移动通信、共享出行链接在一起的节点,从而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较大程度上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能源、环境、城市交通等痛点和难点问题,重塑未来出行体验。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今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今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工信部拟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同一类问题连发三个文件,是很少见的。这三个重要的文件一脉相承,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

陈清泰强调,以这三个重要文件为标志,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发展阶段,即由着重解决三电技术、提高安全性、破解续航短、充电难、买车贵、不安全等电动汽车自身的问题,转向以更多的精力关注与相关行业和高技术的协同,充分挖掘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如车用能源通过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对接,做到出行零排放;电动车与5G、人工智能结合,实现不断升级的自动驾驶;电动化加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构成最佳搭配,将提高在用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路面车辆密度,减少汽车保有量;电动车作为一个个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实时连接、共享信息,破解行路难、交通效率低、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等长期困扰人们的无解难题,提高司乘人员出行感受。

对于当下汽车革命的发展,陈清泰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提到,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它是一个硬件产品,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当汽车的内核和边界变了之后,传统汽车产业链正在大范围重构,走向高科技,未来出行产业链建设已见雏形;未来交通的布局已经展开。这里涉及庞大的跨界高技术群,将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提供鲜活而巨大的应用场景,形成高新技术协同发展的大平台。这一切绝不是某个产业和企业单兵独将所能做到的,它为诸多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跨界融合、协同合作是成败的关键。”陈清泰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这次变革所依赖的可再生能源、移动互联网以及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恰恰是我国近年发展状况较好的领域,这些领域已经有较好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此外,我国很多消费者就生活在互联网上,他们越来越接受“少拥有、多分享”的理念,使我国共享经济走在了世界前列。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和共享汽车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得到了消费者广泛认同,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弱化了私人购车和开车的欲望。

据悉,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共享出行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滴滴打车今年“七夕”当天单日订单就超过了5000万。在客户与日俱增过程中积累了全球最丰富的出行数据,通过迭代优化形成了持续提升的消费者体验、用户范围不断扩大的正反馈。

根据有关方面的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过程中,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对此,陈清泰提到,“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他还表示,如果把握好有序推进、打破壁垒、开放市场,我们完全可以成为赢家。

免责声明:中原车市(以下简称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咨询为被访问者提供参考使用,若您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联系邮箱:zhongyuancheshi@163.com